|
琼江河柏梓段清漂。
近年来,潼南始终坚持保护绿色本底,统筹协调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水生态总体安全,但同时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河流水体污染比较严重等不足。
为维护全区水环境健康生命、实现可持续永续利用,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潼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按照中央、市委安排部署,着力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和实行小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通过打好组合拳,形成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全力保护好全域水环境。
全面构建河长体系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目前,我区建立区级、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以保护水资源、管控水岸线、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实现水安全为主要任务,在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
据了解,为全面构建河长体系,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总河长,区委专职副书记、区政府分管水利和环保的副区长担任区副河长,镇街同级党(工)委书记担任镇街河长,镇街、村(社区)的党(工)委、支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流流经镇街、村社段河流河长。落实目标责任,层层签订《河长制目标管理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区共设置河长395名,其中区级16名、镇街级101名、村社级278名。
周全林是龙形镇高桥村的河长。自上任村级河长以来,每周三,都是他巡查鹭鸶溪河的日子。清漂、查看排污口、抽检养殖场……将负责的河段一步步从头走到尾,一丝不敢放松。
“特别是前段时间解决了污水处理厂的故障后,现在每周我都要去看一次才放心。”周全林说,当时接到高桥村河段义务观察员报告时,高桥村农民新村的生活污水已从排污口自排而出,影响了当地居民乃至下游村民的居住环境。对此,周全林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赶赴现场,仅用两天时间就恢复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有效遏制了生活污水污染周边环境,保障了该河段的水环境质量。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高桥村污水处理厂故障得到如此快速的处理,正是得益于该镇常态化的监管巡查制度和严格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将河长制执法监管责任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行小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 确保水环境安全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潼南加大对人工运河的综合整治力度,先后清运沿线场镇及村民生活垃圾700余吨,并设置界限标志标牌,明确水源地保护范围。同时,我区还投资近千万元彻底清理涪、琼两江沿岸倾倒的生活垃圾10万余吨,并建立长效机制,杜绝污染反弹。目前,辖区涪江河、人工运河两个城市集中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15年以来,我区落实农发行重点建设基金2.03亿元,启动实施了琼江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新建二、三级污水管网近100公里,完善10个场镇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实施6个重点场镇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还添置自动清漂船,彻底取缔琼江(安岳段)违建几十年的网箱养鱼700余口。此外,我区环保部门还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督促琼江沿线的盈裕丝绸、三鑫林业等企业对老旧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80%以上废水循环利用。
同时,针对辖区内畜禽污染给两江流域带来的环境压力,区环保局关闭了塘坝、卧佛等流域内81家养鸡场、8家养鸭场,并通过10支专业清漂队伍和7艘自动清漂船,于每年三四月进行不间断清漂,初步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一举消除了导致琼江水质“恶化”的各类污染源头。
“受上游来水影响,每年三四月都有大量的河道水葫芦、浮萍等漂浮物进入琼江,严重时,整个河面都将被封闭,靠沿线镇街成立的清漂队伍进行人工清运工作量很大。”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流域水体的流动具有跨区域性,而水污染防治的属地行政监管具有区域性局限,如果不能齐心协作,可能造成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的现象,危及流域社会的稳定。因此,为了“破解”上游来水污染难题,我区对内建立了以环保、公安、检察等部门协同处置环境污染案件的部门联动机制,共同保障琼江水环境安全;对外则与上游船山区、安居区、安岳县,下游的铜梁区、合川区签订了联动协议,协同应对各类水环境事故。
更多精彩关注定坤丹 zt.xywy.com/html/2018dingkund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