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梓镇金盆社区,生活着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仡佬族女性——邹孝娟。尽管肢体三级残疾,她却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作为母亲,她从未被命运的坎坷所击倒,始终用乐观和坚持为女儿撑起一片天;作为妻子,她凭借无尽的爱与坚韧,为瘫痪在床的丈夫筑起了一座爱的避风港。
( n7 B" z7 D2 C5 {* B/ U+ ^7 b) U 面对生活的疾风骤雨,邹孝娟的脸上始终挂着如暖阳般的微笑,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用实际行动书写坚强,在逆境中开辟出一条洒满希望光芒的道路。 爱如磐石,守护瘫痪丈夫十三载 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邹孝娟的家庭。丈夫谭小云突发脑出血,这场重病让他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面对这一沉重打击,邹孝娟没有选择逃避,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 肢体残疾的邹孝娟,行动本就多有不便,然而她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13年。面对大小便失禁瘫痪在床的丈夫,邹孝娟总是耐心地为他更换尿布,擦拭身体,动作熟练而轻柔。 每当有人问起她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这有什么,他是我老公,照顾他是我的责任。”她的笑容里没有一丝疲惫,只有满满的爱和温暖。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谭小云不仅能够开口说话,双手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活动,甚至可以自己喝水、吃饭。这看似简单的进步,背后是邹孝娟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她用爱和耐心,为丈夫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用实际行动书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人故事。 在邹孝娟的言传身教下,女儿谭欣特别懂事,从小就学会分担家务。进入大学后,更是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寒假期间,谭欣也没有休息,她选择勤工俭学,用双手补贴家用,为母亲减轻负担。谈起女儿,邹孝娟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女儿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总是想尽办法减轻我的负担。她是我最大的骄傲。” 巧手织梦,自学编织开启新希望 随着女儿谭欣考入大学,家庭经济压力陡然增大。邹孝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她暗暗发誓:“就算再难,也不能耽误女儿的学业。” 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外出工作对邹孝娟来说困难重重。在邻居的热心建议下,她决定学习编织毛线鞋来增加家庭收入。 没有老师指导,她就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自学。“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遇到不会的,我就在网上搜视频学,多看几次,多做几次,我就不信学不会。”此后,只要一有空闲时间,邹孝娟就会拿起针棒反复练习,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从基础的针法,到复杂的花样设计,邹孝娟一点点摸索,一次次尝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双双精致暖和的毛线鞋在她手中诞生。 邹孝娟告诉记者,她的毛线鞋仅售60元,虽然价格比市面上同款毛线鞋便宜40元左右,但是质量却毫不逊色,因此卖到了贵州、成都、广东等地,收获了满满的好评和源源不断的订单。 “努力真的不会白费!现在都不愁订单,还有几十双等着发货呢。”邹孝娟笑着感慨。 即便订单不断,邹孝娟也始终坚守着原则。她深知,大家购买她的鞋,是出于信任,所以她绝不允许有丝毫马虎。织毛线鞋工期较长,手工制作的数量有限,但她从不会为了赶工而缺工少料。 如今,邹孝娟编织技艺日益熟练,一个月就可以编织十几双毛线鞋,今年春节更是卖出去了40多双,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每当有人夸赞她的手艺,邹孝娟总是笑着说:“只要能帮到家里,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她的笑容里满是乐观和坚韧,仿佛生活中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 笑靥如花,乐观前行拥抱新生活 当邹孝娟的事迹在柏梓镇金盆社区传开后,她便成了众人眼中的励志典范。邻里乡亲时常探望,帮她分担家务,听她讲述生活的点点滴滴。 未来的路或许依旧崎岖,但邹孝娟毫不畏惧。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她还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学习如何根据流行趋势定制款式,比如带有喜字的款式、情侣款等,让自己的产品更具吸引力。 “手工编织鞋子确实辛苦,现在大家都追求效率,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纯手工编织。但手工的东西,质量有保障,穿起来也更舒服。我想着把传统手工编织和年轻人喜欢的元素结合起来,比如融入一些潮流的图案、色彩搭配,这样做出来的鞋子肯定更受欢迎。”谈起未来,邹孝娟眼神里满是憧憬。 她还向记者透露,如今家里有低保、残疾补助,再加上自己编织鞋子的收入,全年收入接近3万元。这些一针一线编织出的成果,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更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实现了自我价值。 “只要我双手还能劳作,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邹孝娟目光坚定地说,“生活给了我挑战,但我也抓住了机遇,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邹孝娟用双手编织出充满爱与希望的家庭,用笑容温暖身边每一个人。她的故事也激励着社区居民们积极向上、乐观坚强。大家坚信——只要心怀坚强与乐观,就能战胜困难,拥抱幸福和美好。 (来源:掌心潼南) % I8 T( M3 j. L5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