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 c( J o& c, J# t
5 ^$ |& ~/ b5 n" t% x e) i) X+ h S5 b$ i1 S, m
肯尼亚奥肯耶机场,马赛人杰克逊和伊斯奈在蓝天下守候,杰克逊希望能迎来更多像重庆人星巴这样的野保人士进入保护区。" u9 I% I% q: Q5 g
j% Z1 ? ]+ O6 l
. g. X6 c* s4 k: `* b# \' G
; {; T5 q4 w: G8 p; U6 F+ U
" Q" m2 E2 w! E* ?3 w7 Z/ y4 l4 ]+ I6 b) _1 v* g7 q0 Q
采访小组乘坐小飞机到达肯尼亚奥肯耶野生保护区。
5 f* j2 h: X/ L5 q, L: {& q8 A! y4 x+ L3 [
% v, C' i' s+ g6 G$ o* }
2 @. E! c( q9 r
$ b: y# e& }3 [
$ t" n, Q) x8 Y4 e- ~星巴在保护区组建起17人的巡逻队伍。图为星巴为当地巡逻人员募集到的重庆产摩托。
" q8 F, p) P; J: _& h 7月25日中午,阳光普照的肯尼亚奥肯耶野生保护区,我们乘坐的10人座小飞机,稳稳降落在泥石铺就的简易跑道上。4位身着红袍的马赛人迎上前,一边用重庆话热情地招呼“兄弟伙”,一边帮我们提包拎箱。 坐上四面透风的敞篷车,向导杰克逊打开了步话机,简短交流后,他告诉我们,步话机里浑厚嗓音的男人,就是我们即将见面的马赛马拉“守护神”——重庆崽儿星巴。 这是位于肯尼亚的一块保护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尽管赤道横穿了这里的大片区域,但因处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原,所以,即使正午的阳光下,空旷的草原仍透着凉意。四面透风的敞篷车飞驰在草原上,飞扬的尘土不时卷入车内;窗外,则不时掠过一头头野生动物——埋头吃草的角马、嬉戏追逐的羚羊、不停奔跑的野猪、在灌木丛中好奇地张望我们的长颈鹿……半个多小时后,一道平缓的斜坡上,星巴一身戎装,站在一棵挺拔的大树下。看到车辆从远处驶来,他离开那辆军绿色巡逻车,快步迎向我们。 星巴,原名卓强,曾在重庆市政府一部门工作。2011年,他辞去公职,到肯尼亚马赛马拉担任一名野生动物保护的公民科学家,在奥肯耶自然保护区从事大型猫科动物狮子的保护研究。 “小时候我就向往非洲,对野生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了这里,当时我的内心就告诉我,这里是我向往的家园,这里有我一生应该做、也喜欢做的事业!”在丛林深处用帐篷搭就的营地里,星巴告诉我们,他在当年就辞去了“朝九晚五”、平淡如常的上班族生活,从此走上了当一名野保人士的道路。 星巴把重点放在了非洲狮的研究与保护上。改名星巴,也因为在斯瓦希里语里,把狮子叫做星巴。“狮子是非洲草原生态系统的旗舰动物,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和人狮的冲突,非洲狮的数量已从100年前的20万只减少到今天的不到3万只,不采取保护措施,20年后狮子将从地球上消失!”他说。 在当时,星巴的万丈热情并不为外人理解,有很多西方人士不相信中国人能来非洲做野保。“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对野生动物并不友善。我舍弃一切来到这里,他们似乎却并不领情。”星巴说,为打消他们的疑虑,他只身住进了马赛人的原始部落,与他们同吃同住,带去现代文明,争取信任与理解。 经过两年努力,星巴用诚意打动了他们,马赛人的酋长们邀请他加入马赛族,以表彰他对当地原始社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巨大贡献。星巴正式启动了他的野保计划。 “刚开始时,由于人狮矛盾尖锐、野保资金匮乏,情况很令人揪心。”星巴说。为尽快改变糟糕的状况,星巴决定,先从改变观念意识入手,引导当地人共同参加野保,“现在已不是靠科学家搞些研究、做点宣传就能凑效的时代了,必须有新的思维。”在实践中,他探索出了“发展生态旅行-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全民参加”的全新方法,并通过修建大量的防狮围栏,改善人狮关系,使野保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现在,已有几家英国人开办的丛林帐篷酒店。收益除增加防备力量外,还与马赛人共享,这让他们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可以有所收益。”星巴说,尝到甜头的马赛人开始自觉支持他的事业,许多人还主动要求加入到巡逻队伍,从事具体工作。 作为第一个深入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国人,星巴还通过画展、图片展、演讲等方式,为“狮子守护者”项目赢得经费和物资的支持,“目前已累计募集到六七百万人民币,其中不少是来自我的家乡重庆的捐赠!” 独在异乡闯荡的星巴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奥肯耶野保区的动物大量增加,目前栖息着50种哺乳动物、500多种鸟类,成为马赛马拉地区植被最好野生动物密度最大的保护区,是名副其实的动物天堂! 更重要的是,他的事迹打动了更多的后来者,野保的理念正像沁人心脾的草原春风,吹向远方,引来更多后来人。“现在,每年从中国和世界各地会有100多人来现场参与支持我们开创的野保事业。”星巴说。 当地时间7月21日下午5点,尽管日已西斜,但苏丹首都喀土穆依然酷热难当。尘土飞扬的大街上暑气升腾,人来车往。 “苏丹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就连它的首都许多地方连下水道都没有修建!”重庆市外建苏丹公司总经理聂绍明,驾驶着越野汽车,带领我们在喀土穆的大街小巷往来查看。聂绍明来自重庆永川区,到今年他已在这个国家工作了14年,对这里的情况显然了如指掌。 街面上飞驰而过的旧车,街道边随处堆放的垃圾,处处显示着这个国家需要外援的紧迫性。“大街上,还有不少半拉子的建筑。这是因为房子修到一半缺钱了,他们不得不停工外出挣钱。”聂绍明介绍。 聂绍明所在的公司重庆外建,早在1996年便开始进入到这个炎热的国家,在当地帮助政府建造房屋、铺设道路、修建桥梁,同时还为民众提供寻水打井、援建学校等援助。 “在苏丹搞建设,可真是件苦差事!”苏丹公司副总经理徐典平,从公司创建就离开家乡重庆南岸来到了这里。他说,“到苏丹搞建设,吃苦就像吃饭一样平常。”特别是旱季,这里气温常高达摄氏50多度,挑战特别大。尤其刚到苏丹时,没有空调,大家拿着蒲扇工作,没人抱怨,也没人中途退场! 曾在重庆晨报当过实习生、现任苏丹公司翻译的罗君淼在微信朋友圈描述他们的一个日常夜晚:“灯闪得更厉害了,电流声‘喳喳’地响……还没来得及起身,只听见屋外‘轰’的一声巨响,灯不闪了,一切归于平静。几秒钟后,屋内尘雾弥漫,浓烟呛鼻,两个小伙突然破厅而入……”这是他们住地空调外机在高温下爆炸的场景。 严酷的高温是考验,旱季时工程建设缺水则是更大挑战。“记得2007年,修建阿特巴拉—海牙路时,为了满足施工用水,我们每天组织20辆水罐车,到100公里外的地方运水!”徐典平感叹。除高温缺水,在苏丹的空气中,还隐藏着另一种危机——疟疾病的威胁。“刚到这里时,几乎每年我都要患上3次疟疾病,每次打摆子都苦不堪言!”徐典平说。 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他们吃尽苦头,动荡政局则常常使他们陷入更大危险。“这些年,我们的工程人员曾3次被叛军绑架,工程车也多次被他们抢走!”聂绍明说。他介绍了60多人跳出叛军“包围”、化险为夷的故事。 “在苏丹南部努巴山区和达富尔地区,叛军活动特别猖獗,那里却有我们的两个项目。”聂绍明回忆,一次,叛军为了去营救他们被政府军包围的兄弟,开来一百多辆军车路过我们项目。幸好,叛军里有一个朋友及时给我通风报信,我们紧急撤离了60多名中国工人和200多当地工人。刚刚转移完,叛军就到达我们的分营地。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惊险的战地经历,没有使援建者退缩。相反,他们在当地赢得了信任,创造了辉煌。目前,苏丹公司已完成29个项目,当地约有六分之一的公路由他们修建。“因为承建苏丹的地标性建筑——总统府,我们公司还被苏丹政府授予‘尼罗河勋章’,这是中资企业获得的最高荣誉。”聂绍明说。 与南苏丹接壤的肯尼亚,中城建三局的30多个重庆人,也在当地上演着同样扣人心弦的故事,只不过他们面临的对象是野生动物。 去年7月,三局公司在肯尼亚西查沃国家自然公园内施工,某天傍晩收工时,一位员工正在查看设备。突然,他发现离他10多米的地方,有一头成年猎豹。“好在双方对视三四秒后,猎豹就离开了,多亏我们施工中,实现了人与动物以及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来自永川区的、集团公司杨正忠书记说。 公司总经理蒙井玉则为我们介绍了更为惊险的一幕:有一天早上天刚亮,在他们施工不远处,6头狮子正在猎杀动物。为防止狮子危及项目员工安全,在现场保护我们的森林警察Kws就朝天鸣枪,吓跑了狮群。 “没想到这些狮子很快又回来了,意图继续捕食猎物。”蒙井玉说,他们后来发现了那头被狮子咬死、足有几百斤重的动物。经Kws同意,大家用装载机把它拉到远离施工点的地方,成功引开了狮子。“整个过程真像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狮大战!”
' N6 F- _- \) R' 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