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金牌会员
- 积分
- 2840
|
发表于 2016-8-17 09: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潼南区米心镇吉家村被纳入全市农村土地整治“先建后补”项目改革试点,该区积极探索,创新举措,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中。引进项目主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确定建设范围、工程建设内容和布局,自主组织实施。目前,该试点项目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71亩,形成以耕地从每年一季到轮种两季的“稻油轮作”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明显。 一、具体流程
该项目由重庆市聚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通过与吉家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向该镇农业服务中心缴纳土地流转保证金,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范围内确定建设范围,经米心镇人民政府同意布局建设工程内容,由区国土房管局简单规划统筹、合规预审后报市国土房管局审批同意,业主自主组织实施,工程验收合格后,区财政按照投入比例向业主补助政府出资部分。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大手牵小手”,实现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有效融合。
米心镇吉家村“先建后补”项目是典型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牵手型”实施土地整治试点。该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8:2比例出资,由重庆市聚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行规划建设,新修囤水田田坎639米、排水沟181米,整修3.5米宽田间道2150米、2.0米宽生产大路392米。工程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出资96万元,社会资本投入24万元。
该模式一是体现了投入规划的合理性和标准的统一性。二是既有土地整治专业技术的指导,又有土地整治规范验收制度对质量的要求。三是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财政将一次性补助资金补助给产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倒逼产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自己的钱要省着花”的思想,既确保补助资金不切留、不挪用和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社会资本与财政资本牵手形成“1+1>2”可喜效应。
(二)宽“中间”,充分发挥业主和合作社自主权。
一是赋予业主和合作社在工程建设中的自主权。业主和合作社根据本村产业发展长远打算、土地流转需求、生产生活要求,在修多少路、修多宽,建多少沟、建多深,地怎么平、涝怎么排等方面,都由自己提出初步建设方案再报国土房管部门审定后,自己严格按方案组织施工建设。二是跟踪监管项目质量。按照坚持“严格甲方责任到位、督促乙方质量到位、指导村社监管到位、协调部门联管到位”的项目联管机制,区国土房管局负责指导业主和合作社按照施工操作流程、建设标准施工建设。同时,加强项目日常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保证项目严格按照土地整治工程数量、质量、安全、进度要求进行施工建设。
“项目怎么建,业主和合作社自己说了算”这种“宽中间”的管理模式,一是充分发挥了业主和合作社的自主权,自然促使业主和合作社将“自己的事”办成、办好、办出质量,在后期使用中,遇到修建中的遗留问题,也可以自行解决,有利于农村自身发展进度加快。二是政府减少干预,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该模式将“预算评审、招投标等中间”环节工作交给业主和合作社组织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人力不足的困境。
(三)严“两边”,突出前期规划和竣工验收两个重点。
一是严格规划和项目审查。按照相对集中连片优先、土地规模经营优先、产业化发展优先、资金整合优先、农民积极参与优先、村社集体公信力优先、新村建设发展优先、精准扶贫脱贫优先的“八个优先”原则,初步选定有一定发展潜力、群众基础好的米心镇吉家村作为首个“先建后补”试点项目。同时,将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核实,并向社会公示项目基本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其次,区国土房管局按照市财政、市国土房管局出具的先建后补项目标准工程目录,编制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确定项目总投资和财政投资补助额度,指导做好项目总体规划,确保项目设计科学,概算准确,补助合理。确保建设有成效、实施有保障、目标能实现。二是严格竣工验收标准。项目竣工后,首先由潼南区农村土地整治中心、米心镇和吉家村村社监管组对工程质量、工程总量逐一现场检查和复核。再由潼南区国土房管局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对比无人机航拍实施前后影像图等手段,对项目开展初验并报送相关资料申请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和市国土房管局开展竣工验收。这种突出前期规划和竣工验收两个重点的做法,一是促进了“先建后补”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质量把控从过去被动接受监督变为由业主、合作社主动自身对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倒逼业主和合作社自觉、主动严格项目规划和建设质量,做到规划与竣工,图表与实物,数量、规格、型号与“先建后补”相关标准规划高度一致。
(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财政用少量的“先建后补”资金补贴建设项目,投资者受益的同时,还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例如,潼南区米心镇吉家村“先建后补”项目区,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重庆市聚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费每年为500斤稻谷/亩,农户还可领取农业支助补贴91.07元/亩。该公司长期聘请当地固定工人6人,月薪2000-3000元;约三个月的农忙时节,聘请当地在家的劳动力开展临时用工,费用为50-60元/天,项目区的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000多元。此外,还促进了吉家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目前吉家村项目区还建立了粮油深加工基地,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电商、网络销售等形式逐步建立完善了销售平台。目前,该项目区生产的粮油年均销售额达到了255万元,实现利润76.5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