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母陈女士的眼中,这个儿子乖巧懂事,成绩也过得去。因为家里情况特殊,游刚还时常能在场镇接点搬运的活儿补贴家用。然而,从2015年考上大学后,他有些不正常了。今年4月,陈女士接到一条短信:游刚在某种借贷软件上借了钱,借贷公司催款短信言辞激烈,称不还就让游刚坐牢。陈女士第一时间拨通儿子的电话求证,游刚承认确实在这家借贷公司借的钱,说是“去年开学时,手机坏了买新手机才借的钱”。
游刚说,当时借了1800元钱,后来利息水涨船高实在还不上,而贷款公司不停催款。4月,贷款公司将催款短信发到了陈女士的手机上,家长和老师才知晓。陈女士咨询了游刚的辅导员,最终从在外打工的游刚的姑妈处借了6000元,将已经涨至5988.92元的贷款还上。到了7月初学校放假时,游刚没回家,电话无人接听。陈女士通过同学打听到,孩子在做兼职挣钱。虽然心存疑虑,陈女士也一直给孩子打电话、发短信劝他,但游刚不接电话也不回短信。前两天,陈女士又接到一条短信:“[拍拍贷]您好,先生/女士,由于无法联系上您的朋友/家人游刚,其在拍拍贷的借款已严重逾期,如果其不能及时还款……”陈女士从游刚同学处打听到:他又借贷了2000多元,因为逾期应还金额已超过5000元。“听说这只是他借贷的一笔,究竟借贷了多少,我们真的不敢想象。“陈女士和游刚父亲都是残疾人,又在吃低保,实在想不出该怎样帮孩子。
说起游刚借贷的事,游刚的辅导员林老师很是感慨:“我为这事跟他谈了多少次心,但孩子听不进去。”林老师说,游刚第一次借贷欠款太多的事发生后,他发现游刚下载了十多款借款软件,全部是针对学校的“校园贷”软件。当时林老师也当着家长的面,让其还清了所有的欠款。关于游刚借款的原因,林老师了解得知:游刚耍了个女朋友,“可能在这方面的花销也不小”。而在学校,他多门课都挂科,“我们七门课,他挂了四门,专业课全挂了。”林老师说,游刚比较乖巧,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跟他交流,他都一一应承,一副“很受教的样子”。因为挂科,林老师曾代表学校和游刚家长沟通,想让他先休学一年,“到社会上去体验一下,挣钱多么不容易,应珍惜现在的生活。”然而,7月放假后,林老师再也没有见过或联系上他。
多次拨打游刚的手机,虽然能拨通但始终无人接听。“他也许会担心,是不是催款的电话吧。”陈女士苦涩地表示。手机仍处于无人接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