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编来到柏梓镇哑河村昔日的贫困户倪纯兵家,新修的3层小楼窗明几净,倪纯兵正与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围在新餐桌上吃早饭。那绿豆稀饭、咸鸭蛋、炒苦瓜、花生米和酸豇豆,香气扑鼻,新鲜可口,完全能与城里人的生活水平相媲美。 “脱贫致富了,生活就是这样好哟!”朴实憨厚的倪纯兵放下筷子说,这样的好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关心咯。 今年45岁的倪纯兵,曾是哑河村最典型的贫困户,家中有一80多岁的老母亲,妻子重病需要人照顾,还有一对儿女要抚养。由于不能去外地打工,全家只能靠他刨3亩田土种粮食过活。谁能想到,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他就凭借种莲藕,从贫困户变成了年收入十几二十万元的致富典型! 不甘心穷一辈子 干部送来“及时雨” 2013年以前,如果在柏梓镇哑河村提到“倪纯兵”这三个字,村民和村干部们恐怕只会摇头,同时感叹:挺勤快、老实厚道的一汉子,就是家中负担太重,经济困难得很。 2013,改变由此开始…… 那年初春的一个早上,倪纯兵走出自家四处漏风的土墙房,望着外面大片的水田和堰塘发呆:“难道就这样穷一辈子?我不甘心!” “该怎么办呢?”突然,他心中一缕思绪活络了过来:村里有不少闲田,我为什么不把这些包下来搞种植呢?就种……莲藕! 由于当地十分适宜种藕,倪纯兵对莲藕的价值有一定了解,当地十分适宜种藕,一亩可产4000斤,每斤可卖1.7—2.5元,且不愁销路,是能赚钱的! 但同时问题也产生了:自己没钱做本,也不懂具体的技术,且人家未必愿把地包给一个贫困户。 就在他最纠结的时刻,“及时雨”来了。哑河村村委会得知他的情况和想法,主动与他联系,让他去农技站学种植。 甩开手规模种藕 一年摘掉贫困帽 “说实在的,还是政府心痛我们这些贫困户啊!”倪纯兵说。2013年,区扶贫办对接他家的同志了解到情况后,就通知他参加了莲藕种植技术培训班,还专门送他到湖北去学采藕技术,引导他种植了12亩“鄂莲”良种藕,并按照当时的扶贫标准补助了1.2万元资金。 “政府这么支持我们创业脱贫,不甩开手干就对不起大家呀。”倪纯兵说,为了摘帽,自己当年也是蛮拼的,一天都在地里忙,天上太阳再大,他都舍不得停下手里的活儿,12亩藕田就是脱贫的金铂铂,不管理好怎么行--- 当年倪纯兵就获得了10万元的纯收入。去年他又种植了13.5亩,结果收入了14万元。今年他又扩大到了20多亩。 “我今年更换了新品种,现在每亩藕要产4000多斤,以目前交给藕贩子每斤1.6元的批发价计算,今年收入16万棒棒都敲不脱。”而今,倪纯兵不断更新莲藕品种,产量提高了,腰包更鼓了,成了村里人人夸赞的致富典型。 一人致富有看点 全村致富才精彩 “感谢倪大哥哟,是他带领我种藕,让我也赚了钱、脱了贫!”同村的贫困户倪纯银,脸上带着信心与朝气的笑容感激地说。2014年,他也跟着倪纯兵种藕10多亩,收入近10万元。 如今,倪纯兵已成为当地莲藕种植的带头人,村民们都亲切地喊他“藕大哥”。今年,倪纯兵计划和8户人家一起,发展400亩莲藕种植。 “最近我家的藕挂在了镇里的电商平台,销路更广了。”如今倪纯兵带了几个学种藕的“徒弟”,还请了几个帮工。“最近正准备引进新品种,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莲藕。”过去的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如今,村里的藕已经打开了销路,经销商主动上门,产品远销四川、河南、西藏等地。 “我们要‘掘起莲藕来,挖掉返贫根’。”村委会主任倪仁波表示,目前,该村正计划通过整治,将1100多亩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莲藕产业,将依托荷塘莲藕,升级发展休闲观光旅游。 “独乐乐哪有众乐乐好。”倪纯兵说,只要村里有人要种藕,他都免费传授种植技术,他说:富了就不能忘了众乡亲,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