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将迎来入秋以来的首次洪峰,水位将出现暴涨,严重威胁航行安全,过往船舶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严防事故险情。 重庆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重庆段22日洪峰水位将达12.02米,两天之内将暴涨近6米。水位突然上涨将改变辖区航道宽度及水流态势,产生新的碍航物,加之长江干线进入主汛后期,船方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放松警惕,极易发生事故险情。对此,海事部门将对港区航行、停泊和作业船舶加强警示宣传,督促船舶和船公司落实好安全措施,并进行24小时值班监控,必要时采取禁航、限航等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9月20日从全市水文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共出现超警戒洪水10次,但全市上下应对有力。目前,我市汛期即将结束。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影响,我市今年汛期呈现出入汛时间早、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前涝后旱、多条流域反复出现涨水等特点。全市平均降水量较1998年同期及常年同期偏多;出现超警戒洪水10次,超保证水位洪水4次,暴雨洪灾共造成全市35个区县、20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面对洪水,全市各级水文部门通过提前谋划、科学监测、精准预报,先后发布重要水雨情通报32期、预警短信近4万条次,帮助8.12万名群众及时安全转移,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同时大大减轻了受灾损失。 在今年防汛抗洪中,我市持续投入建设的水文基础设施发挥了重大作用。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位居全国前列,5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0.8亿元。特别是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完成进度,居全国前列,全市雨量站点密度由原来的100平方公里/站提高到20平方公里/站,站点数达4135个。并实现了全市2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