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政府发布了《做好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重庆市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创建名单公布,潼南区双江镇榜上有名,组织考核验收后,将为重庆首批市级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命名。
那么问题来了! 成为特色小镇有什么好处呢? 金融财政优先扶持
《通知》中涉及打造落实责任的18条内容里,有多条涉及财政、金融扶持,其中还鼓励股权投资基金、PPP等新型金融手段参与打造:
专项建设基金 新型城镇化专项建设基金、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原则上用于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其他专项基金优先安排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 贷款优先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亚州银行等)贷款优先支持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 加大对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的信贷支持 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供给,加大定向支持力度,扩大金融机构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资金来源。 支持募投项目 支持募投项目用于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的债券发行。 加大市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投入 加大市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调整优化市级中心镇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对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较好的区县(自治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旅游、扶贫、文化、农业、商贸、工业、市政、城乡建设、水利、科技、环保等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将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经济社会发展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或成投资蓝海
鼓励产业支持特色小镇 鼓励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基金等支持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建设。 市外来渝人员不受务工经商年限限制 市内转移人口和在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创业投资和稳定就业的市外来渝人员,在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落户不受务工经商年限限制。 开展农民工培训计划 针对主导产业开展分类创业就业培训,将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就业人员纳入农民工培训计划。 有望成为国家特色小镇
国家1000个特色小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投融资模式创新小城镇试点原则上在特色小镇(街区)示范点中选取。
厉害了我们的双江镇!
快来跟着潼小花一起认识双江镇! 潼南区双江古镇地处成渝经济腹心,是原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杨闇公烈士、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古镇始建于清代初期,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景观独特、名人辈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最向往的美丽中国特色镇、重庆市十大精品旅游工程、重庆市红色旅游线、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和重庆市最佳绿化城镇,2012重庆最美古镇。 古镇上建筑精绝,古迹众多,保存有正街、河街、上西街、下西街、兴隆街、老猪巷等清代街道9条,镇上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宅、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闇公、杨尚昆旧居以及源泰和、兴隆街大院、禹王宫、惠民宫、关帝庙等清代建筑20余处,还有“陆军机械化学校”、“蒋介石行辕”、“白崇禧官邸”、“大礼堂”等陪都旧址4处。
双江古镇还有醇厚民俗文化,“双江川戏”、“市街锣鼓”、“方言快板”、“茶馆文化”、“古榨油房”、“铁匠铺子”等展现了双江民俗风情,其中正街、河街通过整体立面修复,还体现了双江古建筑木雕与院落之美。
巴蜀古邑双江,一部明清民居史书 双江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由明清时期古驿站逐渐发展而成。客家移民杨氏举居家搬迁至此,在这里建造豪宅大院。这些大院便是遗存至今的双江清代民居建筑群,其中有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清代戏楼禹王宫、杨氏民居、邮政局大院、四知堂、源泰和大院等大型清代民居建筑。这些深宅大院,流淌出双江古镇身后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 2003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潼南双江榜上有名。 评选中,专家称,建筑群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是“罕见的民族建筑瑰宝”。 杨氏民居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门坊柱壁多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院落深深,天井花园设计造型精美,为典型的巴蜀古镇建筑风韵;是我国目前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民族的瑰宝”。
双江是潼南人的精神家园,红色是她的主旋律。翻开双江古镇杨氏族谱,你会发现,从“邮政局大院”走上革命道路的远不止杨闇公、杨尚昆、杨白冰三兄弟,先后有12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双江,这里不仅仅有长滩子大院、邮政局大院等红色遗址,更有留给后人无限的红色精神财富。双江,一部中国近现代红色史书。 杨尚昆旧居位于双江镇金龙村长滩子。故又名“长滩子大院”、“四知堂”是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出生地。旧居极具清代居建筑特色,环境幽静。
杨闇公旧居修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系典型的南方晚清悬山顶式民居青瓦建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旧居内陈列着“杨闇公生平业绩展览”、“杨闇公杨尚昆幼时生活复原陈列展览”和“杨闇公图书馆”,再现了杨闇公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 中共潼南第一个党支部机关所在地--永绥祠 永绥祠座落在双江镇北街背后,正面是一排3大间的砖木平房,面对猴溪河。正屋的左侧是一排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圆拱方柱,颇有几分古罗马教堂的样式,俗称“洋房子”,是双江杨氏家族的祠堂。“永绥祠”始建于清末,为大盐号“杨三泰”的主人杨世绥家祠。据考,“永绥”2字源于《千家文》中的“永绥吉劭”一词,即“永久安定”之意。
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之一:双江古镇禹王宫 禹王宫座落在潼南区双江北街,坐西面东,为清初砖木结构古建筑。占地12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之一。 走进北街,一座巍峨壮观,朴实无华的青砖牌坊,首先映入眼帘。正门是由四块峡石作枋,门楣以上全是刻镂有20多台戏目的青砖砌成。玲珑剔透,堪称佳作。上有竖书的“禹庙”两个楷书大字。中有本县玉溪镇王仁树横书正楷“明德远矣”4个遒劲庄重的大字。正山门及两侧门各有长联l副,系南溪县著名书法家包弼臣所书。除“禹庙”两字外,其余均用杂色碎磁片镶嵌。禹王宫虽经历史沧桑而留下斑驳烙印,依然高大恢宏,古朴苍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走进这古民居,恍若走进时间隧道,让你感叹这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多彩。
双江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北枕银龙山、南屏金龙坡、东临滔滔涪江,猴溪河绕山转,恰是玉带缠腰,溪水和山峦对古镇形成了两个层次的环抱之势。古镇素有“小重庆”之称,“双江古韵”八大景观被誉为“重庆小十景”之一。双江古镇经过400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镇文化。
双江古镇很香,有美食双江之誉。地处巴国、蜀国分界线上,其饮食既有川菜传统,又有渝菜风味,陈凉粉等各类美食小吃以及五香花生米等各样土特产,广为世人称道,其独特风味让双江美食名扬天下。 “白稣鱼” “白稣鱼”是由双江镇名厨师陈锡武创制的。首先它是采撷了我国各菜系的鱼肴之所长,既集徽菜之重色,鲁菜之清淡,又融粤菜之鲜活,川菜之酥香,固而它色泽淡雅,具有鲜、嫩、酥、香的口感,适合东西南北各地食客的口味。其次,“白酥鱼”顾名思义,便是鱼的全身骨刺均酥化,而鱼肉却保持鲜嫩,且愈嚼愈香,香味绵长。第三,它原汁原味,可骨肉并食,营养更为丰富。第四,它既可热食,更适宜凉吃,下酒佐餐皆宜。所以它受人青睐也就在情理中了。解放后,“白稣鱼”已传进中南海。 陈凉粉 陈凉粉的制作以优质白豌豆为主料,以菜油、红辣椒、豆、酱、花椒粉、大蒜泥、小葱、芝麻、花生、酱油、醋、香菜等为辅料。 陈凉粉,色泽金黄,切成丝条后,似是无风自颤,十分诱人!放入纯正浓香的辣、麻熟油、炸辣子、陈年优质大豆豆豉盐糊、优质花椒粉、高级豆油、优质醋、蒜泥、味精和嫩绿的火葱花等9种佐料后,更具有香、鲜、嫩、滑、凉、辣、咸、麻、色香味俱佳的独特风味!香气四溢,令人食欲大开,垂涎欲滴! “头刀菜”
主料是仔公猪睾丸和仔母猪卵巢,营养非常丰富,味道鲜嫩独特。配料是色拉油、花椒、胡椒、野山椒、大蒜、葱头、陈年泡姜、陈年泡海椒、豆瓣、辣椒酱、火锅底料、白糖、醋、味精、料酒等。制作方式是热油爆炒。 白斩鸡 色泽黄白,皮脆肉嫩、清香可口、香味绵长。 童子鲤鱼 其成菜色味俱全,鱼香绕梁,鱼肉外酥内嫩,外红内白,绵软上口,香味绕舌。 肝腰合炒 清爽嫩滑,美味可口。猪肝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猪腰子具有补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之功效。 五香花生米 潼南县双江“母氏”五香花生米系列产品,在传统工艺上锐意改进,用五香及中草药科学配方,经过剥,选、泡、烤、炒、装等密封式精加工而成。表皮鲜艳,子大粒满,色金黄,香脆,味鲜,老少皆宜。具有开胃健脾,舒气开胸之功效,是宴会之佳肴,旅游之美食,馈赠之精品。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欢迎。
看完潼小花惊呆了!
原来我们的双江古镇竟然是这么美! 同意的点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