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 乘势而上 为建设更加和美幸福的潼南而努力奋斗
(2016年12月19日) 辛 国 荣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潼南发展踏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为建设更加和美幸福的潼南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五年,宏观经济错综复杂,改革发展艰巨繁重,在中央、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圆满完成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砥砺奋进、赶超跨越、加速崛起的时代篇章。 五年来,我们咬定目标不动摇,均衡发力、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自觉践行发展新理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求突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指标高速增长、领跑领先。2016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五年成功翻一番,增速近两年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0亿元,五年增长3倍多,增速近三年全市第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实现翻番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五年净增40多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五年增长1倍。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年年有进步、五年大跨步,从小组垫底攀升至全市前5,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 五年来,我们加快转型不松劲,因地制宜、量质并举,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增动力,优化“一园三区”工业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清洁能源、消费品工业五大集群,千亿级园区框架基本形成。园区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30家增加到26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翻了两番多,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被确定为全国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面建成“百村百园”,不断夯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等称号。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建成玫瑰、桑葚、柠檬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大佛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双江古镇上档提质,菜花节享誉全国,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获评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0多家,成为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区县,基本建成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 五年来,我们强化统筹不偏移,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立足“一江两岸三大片”,建成东安大桥、产业大道,贯通绕城路,延伸滨江路,重建涪江大桥,构筑城市“两环”。涪江航电枢纽蓄水发电,城镇堤防提档升级,国家湿地公园建成投用,滨江商圈投入运营,新城商圈全面招商,现代灯饰、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繁荣活跃。建成档案馆、规划展览馆,完成党校迁建,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稳步改造旧城,9个棚户区面貌明显改观;有序拓展新城,城市扩容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成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全面改造城区主次干道,打通“断头路”,顺利推进国家卫生区创建,城市更加生态宜居。场镇道路全部“白改黑”,基础设施提质上档。扎实开展“三线四项”重点工作,改造农村危旧房2.6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双江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太安罐坝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城市发展新区前列。 五年来,我们聚焦民生不懈怠,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新官理旧账”,敢啃“硬骨头”,妥善化解“烂尾”工程、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累计偿还债务105亿元。建成万套安置房、三千套廉租房,百余户以船为家渔民上岸,有效解决拆迁安置、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深入开展“五项清理”和“两强一非”专项整治,创造优良发展环境。顺利完成脱贫攻坚,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50272名贫困人口全部越线,形成“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持续能增收”的良好格局,打造了精准脱贫的“潼南样本”。全力办好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城乡居民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提升;新建“四校一园”,完成3所农村高中进城,加快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开建大石桥、老鸦山水库和城北水厂,解决城镇备用水源;行政村公路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100%;建成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迁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建精神卫生中心,改建殡仪馆,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标准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和平安潼南建设,市级交办信访案件连续五年100%化解,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成功抗击“7·4”“7·7”洪灾、“6·30”特大暴雨洪灾,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实现“零死亡”。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不折腾,突出重点、细化落实,发展活力全面释放。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主题实践活动,破除封闭意识,打破惯性思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去降补”五大任务。精准对接发展所需,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率先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项目被评为国家示范项目,潼南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74项,区就业局获评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如期完成群团改革任务,群团工作全覆盖,区妇联被推荐为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星创天地·潼南农家”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亿元大关,柠檬鲜果出口中亚,填补“渝新欧”班列生鲜出口空白。 五年来,我们狠抓党建不放松,创新载体、从严治党,政治生态不断优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实践被评为全国最佳案例。大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100余位全国、全市先进典型,星火协会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吴恒忠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切实选准用好干部,把考核、审计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圆满完成撤县设区、镇村换届干部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撤鲜明导向。坚持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帮助引导服务好群众,创新开展“五项活动”,建立落实“3+1”联动机制,磨砺“铁肩膀”,倡导做“玻璃瓶”式干部,“我承诺、你监督”等活动全市交流。持续深化固本强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后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转化,太安镇罐坝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区纪委被推荐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支持人大、政协充分履职,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群团工作有声有色,党管武装不断加强,全区上下风清气正、心齐劲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