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市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可谓是“极致”。这种“极致”主要体现在“吃”上面。 这些人对于“吃”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以前的“吃得饱,味道好”,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是不是吃得安全、吃得新奇、吃得高端。为此,许多人选择购买“洋”食品。那么,“洋”食品真的就比国产食品好吗?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的时候应该如何识别?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现状:市民追捧,当做时尚 眼下,我区各大超市几乎都开设了进口食品专柜,除了大型超市,一些商户也开始专营进口食品。面对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消费者对它的热捧程度越来越高。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进口食品主要集中在饼干、咖啡、糖果、饮料、零食、奶粉等食品。花花绿绿的包装下,这些进口食品的价格大约是国产商品的2—5倍。同样大小的一桶泡面,进口的价格比国产的贵两三倍。 尽管进口食品价格昂贵,但在市场上却依然受宠。一些消费者将购买进口食品作为一种时尚,同时也是对高品质食品的一种追求。 “看进口食品的包装挺不错的,想尝一尝不同的味道,就去买了一些。”市民李先生刚刚荣升“奶爸”,他告诉记者,无论是他还是周边的朋友,最热衷的进口食品莫过于奶粉。“因为对国内一些品牌还是不怎么放心,就是想让孩子吃健康一点,想着进口奶粉好一些。” 与李先生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市民陈渝,她家的宝宝今年刚好一岁左右,对奶粉、尿不湿等婴幼儿用品需求量很大。“奶粉是新西兰进口羊奶粉,容易吸收;尿不湿是日本进口的,全是通过朋友代购回国。”在陈渝家中,她向记者展示了她从海外淘来的“战利品”。 记者发现,陈渝家中除了小孩的奶粉、尿不湿等,连小孩的杯子、玩具、碗筷都是从国外代购回国的,全是“舶来品”。“想给孩子最好的,总觉得国外的要放心许多,价格方面只要在承受范围内也无所谓。”陈渝告诉记者。 声音:“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强、要求高,早已从要求“吃饱”提升到“吃好”,再加上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多元的流通渠道如跨境电商等,均给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出新课题。“加上网络交易无地域限制的特征决定了过去以地域管理、级别管辖为主要特征的监管措施和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安全要求。”区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便捷化的不断发展,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日益复杂严峻,总体表现为“增长快、问题多、变化新”。 他还分析说,进口食品贸易量迅速增长和检验检疫机构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是近年来我们身边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和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所以,‘洋’的不一定就是‘高大上’,市民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认真识别。”该负责人说。 支招:消费者要“三看一索”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区消委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布了进口食品消费提示,主要归纳为“三看一索”。 一看是否有合格证明文件。市场销售的有合法来源的所有进口食品(不包括通过海外直邮等方式以个人自用物品申报入境的食品或来源不明的境外食品)都应有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载明该进口食品的品名、品牌、原产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其他合格证明文件。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进口食品的合格证明文件,经营者有义务提供该合格证明文件。如经营者未提供载明该进口食品相关信息的合格证明文件,请消费者不要购买或向工商、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二看是否有合格中文标签。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尽量避免购买“三无”产品。注意查看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所有的进口食品流向国内市场,都必须符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包含产品名称、净含量、配料成分等内容的正式中文标签。市场销售或实物展示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指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 三看包装是否完好。完好的包装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道门槛。比如进口奶粉,因其运输周期长、转运多、仓储条件复杂多变,包装如果破损,微生物的污染将是无法避免,会严重威胁到奶粉的卫生指标。 四是索取购买进口食品的票据。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应当索取购物票据。如发现所购买的进口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凭购物票据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区消委会还同时发布了举报监督电话,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无合格证明文件、无中文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等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电话:1233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食品广告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电话:1231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食品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电话:12358(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受理) ! d8 I1 m! T: A& ]8 ]+ w( R'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