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风雨征程 40年,轰轰烈烈 40年,历久弥新 2018年 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潼南文体事业不断汲取能量,迸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潼南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优化
全面推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以“1+X”模式多点布局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成文化馆江北分馆和图书馆4个直属分馆,镇街分馆全覆盖,健全区、镇(街)、村(社区)设施配套、上下联动、覆盖全区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国家一级馆 • 图 书 馆
国家一级馆 • 文 化 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 • 杨闇公、杨尚昆旧居陈列馆
全面建成22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4个村(社区)文化室、131户文化中心户(其中50个贫困村各2户)、281个村社农家书屋等基层服务网络。 基层服务站点
2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
在全区安装数字广播2200余组,完成22个镇街广播播控室、广电节目监测中心升级改造;通过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有线网络实现电视“户户通”;建成7个惠民电影固定放映厅。
电视“户户通”工程
广播“村村响”工程
惠民电影放映工程
3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区体育馆、体育公园、体育场、281处农体工程、30个社区健身点、12个乡镇健身广场、14条登山步道相继落成。
启动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完成区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水上运动中心规划设计及300公里健身步道规划,体育场地面积达120.4万平方米。
4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4点、市级10处12点、区级71处83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78处、可移动文物397件(套),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区级18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着力打造张鹏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静秋舞台
静秋舞台
努力做靓潼南女子狮舞
女子狮舞
二、服务供给日趋丰富
1免费开放惠及大众
每年,区文化馆开展活动45场次,服务16万人次。
区图书馆到馆80万人次,图书借阅63万册次,新办证1.37万人次,活动服务10余万人次。
区博物馆举办展览19场,参观20余万人次。
区体育馆、体育公园、体育场为各体育协会和广大市民提供活动场所,年接待30余万人次
2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精品佳作层出不穷,出版极具影响力的文艺专著60余部,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文学文艺作品6000余件、其中3000余件获奖。其中,广播剧《父亲的承诺》《绿色梦》《雪山情》等获全市重点文艺扶持项目。电影《杨闇公》、广播剧《父亲的承诺》、电影《老吴的账单》、歌曲《别再冷漠》获全市“五个一工程奖”。
《老吴的账单》剧照
潼南女子狮舞精品节目《花漾潼南火辣年》亮相央视音乐频道元宵直播晚会。
3国家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成功创建公共文化服务“1+4”国家示范项目,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受益479.7万人次,已通过文化部验收。
“村级公共文化演出服务”3372场次
“艺术培训公益服务” 12886课时
“网吧公益服务”10万小时
“品牌文化活动服务”312场
“传统文化服务”节目180个和演出24场
4品牌活动多点开花
每年举办全区大型文体活动20场次以上,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5000余场次。
“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等节会
“我们的节日”“周末大舞台”“闇公杯” “全民阅读”“爱心流动书吧” “文化下基层”等品牌活动
“六养胜地,舞动潼南”百姓广场舞活动案例 获评全国“欢跃四季”百姓广场舞 普及推广活动优秀案例
5文体产业不断壮大
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规上企业达28家;创新发展文化旅游观光类企业,10余个乡村文化乐园日益壮大。其中双江古镇景区在首届文化消费季中被评为十五佳“重庆老街”之一;依法规范行业管理,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秩序好,安全无事故。
特色文化产业
双 江 古 镇
三、重大活动示范引领
1重大文化活动
承办央视《唱响新时代》大型歌会、第五届重庆市社区文化艺术节、第二届重庆市小品大赛,多次主办川渝川剧名家发展论坛及展演活动,连续11年承办重庆·潼南陈抟故里菜花节,承办2017重庆·潼南首届狮舞比赛。
2品牌体育赛事
全民健身呈现新态势,每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80场次,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5%以上。承办第四——七届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钓鱼比赛、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骑跑比赛等市级赛事,举办四届区运会、十届职工运动会、龙舟赛、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在潼南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 来源:潼南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报送单位:文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