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伯贤为儿子讲述家风。
几十年来,家住潼南区双江镇菜湾村的冯伯贤老人,在儿孙们眼里,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辈,在乡亲们心中,是一位慈祥和蔼的乡邻。他一生奉行“慈爱”二字,谆谆教诲让子孙们学有所成,得到家族晚辈们尊敬;他善待乡邻乐于助人,亦以“慈爱”待人接物,得到了乡亲们的爱戴,成为村里有口皆碑的老者。 近日,小编来到菜湾村4社,了解久居乡野的冯伯贤老人其人其事。 慈爱父亲言传身教培育子女 在菜湾村4社冯家院子里,小编见到了冯伯贤老人,他年过七旬,须发皆白,面容慈祥,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承先世一脉其传惟忠惟孝,教后人两条正路宜耕宜读。”冯家敬奉祖先的神龛上撰写着这样一幅对联,读来颇有内涵和教育意义。 “这是我们冯家传承的家风,影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看到小编对这幅对联颇感兴趣,冯伯贤笑着解释。 说话间,几位中年男子走进了堂屋。经过一番交流,小编了解到,这几名男子中,一位40多岁,精明干练的男子是冯伯贤老人的小儿子冯统政,另几位都是他的邻居。 对于家风,冯伯贤老人在新的时代里赋予了其全新内涵。“香火上对联里的‘惟忠惟孝’,已经不是旧时代里的忠孝意思了,父亲教育我们在新的时代里就是要爱党爱国爱家,明礼守法,团结乡邻;而‘宜耕宜读’,就是要勤于劳动,学有所成。”冯统政解释道。 在冯统政看来,父亲不仅重视“言传”上的谆谆教诲,而且重视“身教”中的以身作则。 冯伯贤老人曾经担任菜湾村村文书、会计20多年,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村里的事务,而且怀着一颗慈爱之心,团结善待乡亲,和谐和睦邻里。 在儿子的记忆里,父亲在乡亲们的心目中威信很高。谁家的鸡偷吃了粮食,哪家的包产地被乡邻占了一个角落,往往就会引起矛盾纠纷。这时,双方共同的意愿都是找到父亲前去调解。 “因为他老人家办事公道正派,又有多年群众工作经验,请去解决从不推辞,而且能把双方的矛盾及时化解,所以大家遇到烦心事都喜欢请他出面。”现场的几位乡亲接过话头说。 “村里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父亲也会尽最大努力资助。”冯统政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父亲会经常帮助一位五保老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时而送去一把小菜,时而送去几个红薯,对于老人来说,可是雪中送炭。 父亲的谆谆教诲和慈颜善行,深深影响着子女。子女们从小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孝老爱亲、团结同学,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成年后更是正直有为,助人为乐。四个子女中,小儿子冯统政从事柠檬产业经营,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大儿子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家公务员;两个女儿在外经商,诚信经营事业风生水起。 优良家风潜移默化感染乡邻 “冯家的家风深深感染了我们乡邻,有好几个家庭的孩子都在他家影响下考上了大学。”一位名叫韩志福的村民说。 据韩志福回忆,早在20多年前,冯伯贤老人的大儿子是社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许多邻居都先后前来祝贺。每当这时,他都会诚恳地告诉邻居要重视子女读书并讲究教育方法。 “传承良好家风,教育子女养成良好习惯,发奋学习,是我的孩子考上大学最主要的原因。”冯伯贤当年的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村民们教育子女的共识。 随后的日子里,冯家子女读书成才的事例成为了村里的励志故事。后来的10多年间,村里陆续有不少孩子刻苦学习,考上了中专或大学。 近几年,每逢春节,年过七旬的冯伯贤老人必做两件事。一件是召开家庭会,教育子孙必须牢记家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件是杀一头年猪,宴请乡邻吃刨汤,营造出“邻里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同时,还给每家每户送上一份年货。 “爷爷,我在美国学习,一切都很好。您在家里也要保重身体喔。”几天前,在美国留学的孙女打来问候电话。 良好家风的影响,谆谆的教诲和行动的熏陶,让孙子辈也个个都有出息。除了大孙女出国留学,也有孙子辈是在读硕士研究生,还有的新近考上名牌大学。
|